內容來自YAHOO新聞

長大自然會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迷思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調查發現,國內民眾對於疾病及治療存有5大錯誤迷思,包括ADHD長大會自然好、不是病、用藥是安非他命且會上癮等,導致許多孩子錯失黃金治療期,讓症狀持續甚至複雜化,且合併其他精神症狀,值得重視。(影音/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提供)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存錯誤迷思,造成疾病治療就診偏低。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淑芬醫師表示,(ADHD)主要是因腦中的多巴胺分泌不足,產生過動、衝動、不專心等症狀。國內盛行率約5%至7.5%,以一班30個孩子來看,可能就有2到3人有此問題,且有高達7成罹患者未接受治療。

黃金治療期千萬別停藥

研究顯示,7歲兒童若診斷出(ADHD),此時可能只是出現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症狀,但若不及時治療,拖延到11歲,症狀會變成混亂行為、學習和社交障礙,再持續不治療到13歲,甚至拖到成年,退學、犯罪、成癮等更大問題,都可能出現。

治療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使用的藥物,是為了補足孩子不足的多巴胺,提升專注力,一旦症狀獲得明顯改善,醫師每年會評估並嘗試在寒暑假期間減量或停藥,確認症狀改善,才會進一步決定減藥、停藥,因此家長不宜貿然自行替孩子決定停藥。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醫療顧問群,推出動畫影片,呼籲民眾正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攝影/記者張世傑)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大迷思》

迷思1:ADHD是虛構的疾病?

事實:研究證實ADHD是一種腦部生理疾病,腦內分泌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不平衡,透過腦部影像已證實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

迷思2:ADHD診斷只憑評量表就確診、太草率?

事實:ADHD的診定判斷流程並非僅靠量表。

迷思3:ADHD長大會自然好,不需要治療?

事實:50%ADHD孩童長大後仍有症狀,不治療行為偏差比例高。有些ADHD孩童可隨年紀增長,發育逐漸完善而改善;不過研究發現50%的ADHD孩童長大後,仍存有部分症狀。

迷思4:ADHD藥物=安非他命?

事實:化學結構相似不代表為相同物質,藥物治療可維持腦中神經傳信貸房貸利率比較你還敢不看嗎導物質濃度平衡,幫助孩童提升專注力、穩定度及認知功能。

迷思5:ADHD藥物副作用會讓小孩長不高?

事實:會有用藥治療會讓孩子長不高的迷思,源於食慾減少影響生長的擔憂,不過食慾減少的副作用可利用藥物搭配食物及調整吃飯用藥時間解決。

【打破錯誤迷思】:

為了帶給大眾正確的資訊及觀念,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針對最常見的5大迷思,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製作簡單易懂的動畫影片,來幫助大眾了解,及時積極應對治療,協助孩子發揮無限潛能。影片已上傳YouTube,可搜尋《TSCAP Taipei》就可觀賞。

農地變建地條件貸款全省皆可處理汽車貸款更多健康新聞:

沒網路會要命!網路成癮8警訊

孩子活潑還過動?3跡象有效判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華人健康網》。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長大自然會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迷思-10360577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erso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